非 藏 硬 件  非 藏 书 架   群 英 荟 萃   留 言 建 议

   

您当前的位置:非藏网(Pcang.com)主页(HomePage)非藏硬件(Hardware Collection)台式机(personal computer)↔APPLE II↔

 APPLE II

收藏者:Frank   藏品属地:四川成都  藏品年代:1979  类目:台式机  CPU类型:65C02   RAM:48KB   硬盘:0MB  价位代码:FC

APPLE II

APPLE II

APPLE II

APPLE II

APPLE II

APPLE II

Apple II:定义个人电脑时代的里程碑

Apple II 是苹果公司于 1977 年 6 月 5 日 推出的首款面向大众市场的个人电脑,由史蒂夫·沃兹尼亚克(Steve Wozniak)设计,是苹果公司从车库创业走向商业成功的关键产品。它不仅开创了家用电脑的先河,更通过持续 16 年的产品线(1977–1993 年)重塑了计算机在教育、商业和家庭场景中的角色。
一、技术架构与产品迭代

1. 初代 Apple II(1977)

• 核心硬件:

◦ 处理器:8 位 MOS 6502(主频 1 MHz,造价仅 25 美元,当时 IBM 电脑处理器成本超 1000 美元)。

◦ 内存与存储:标配 4 KB RAM(可扩展至 48 KB),依赖 5.25 英寸软盘驱动器(1978 年推出,此前使用盒式磁带存储)。

◦ 显示创新:支持 16 色图形显示(280×192 分辨率)和 40/80 列文本模式,是首款内置彩色图形功能的个人电脑(同期竞品如 Commodore PET 仅支持单色)。

• 扩展设计:

◦ 配备 8 个扩展插槽(称为“卡带槽”),支持外接磁盘控制器、调制解调器、打印机等外设,奠定了个人电脑硬件模块化的基础。

2. 关键型号演进

• Apple II Plus(1979):

◦ 预装 Applesoft BASIC 语言,内存扩展至 64 KB,首次内置 BASIC 解释器 ROM,降低编程门槛。

• Apple IIe(1983):

◦ “增强型”(Enhanced)版本,支持 80 列文本显示(适合商业应用),引入 DMA 技术提升数据传输速度,成为教育市场主力机型。

• Apple IIc(1984):

◦ 首款便携式 Apple II(重量 4.1 公斤),采用一体化机箱和折叠键盘,目标家庭用户,但因价格较高(1295 美元)和性能限制销量不佳。

• Apple IIgs(1986):

◦ 革命性升级:搭载 16 位 65C816 处理器(主频 2.8 MHz),支持 高分辨率彩色图形(640×200,16 色)和 鼠标操作,首次引入图形用户界面(GUI),但因与旧软件兼容性问题和 Macintosh 系列的竞争而边缘化。

二、软件生态与应用革命

1. 操作系统与开发工具

• 操作系统:

◦ 早期依赖 Apple DOS 3.3(1978 年),1983 年升级为 ProDOS(支持多任务切换和文件目录管理)。

◦ ROM 固件:内置监控程序(Monitor)和 Applesoft BASIC,用户可通过 PRINT "HELLO WORLD" 直接交互,降低技术门槛。

• 开发生态:

◦ 开放的硬件架构催生了大量第三方软件,如电子表格软件 VisiCalc(1979 年,首个杀手级商业应用,推动 Apple II 成为企业首选)、教育软件 《Oregon Trail》(1971 年开发,1983 年移植至 Apple II,全球下载超 6500 万次)。

2. 行业影响

• 教育市场统治:

◦ 1980 年代美国 80% 的学校计算机教室配备 Apple II,其 Logo 编程环境(海龟绘图)成为儿童编程启蒙的标配工具,直接影响了后续 Scratch 等编程语言的设计。

• 商业与家庭普及:

◦ 企业通过 Apple II 实现会计、库存管理自动化;家庭用户用其进行文字处理(如 Apple Writer)和游戏娱乐(如《Prince of Persia》《M.U.L.E.》)。

三、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

1. 销量与生命周期

• 商业奇迹:

◦ 截至 1993 年停产,Apple II 系列累计销量超 500 万台,是苹果公司首个“百万级”产品(同期 IBM PC 销量约 200 万台,1983 年)。

◦ 1980 年苹果公司凭借 Apple II 营收突破 1.17 亿美元,推动其成功上市(1980 年 12 月,IPO 募资 1.18 亿美元)。

• 长寿秘诀:

◦ 兼容性策略:新机型(如 IIe、IIgs)完全支持旧软件,用户无需重新购买应用,形成“硬件迭代但生态延续”的护城河。

2. 竞品与挑战

• IBM PC(1981 年):

◦ 凭借 x86 架构和 MS-DOS 系统抢占商业市场,但 Apple II 凭借彩色图形和教育捆绑策略守住家庭与教育阵地。

• Commodore 64(1982 年):

◦ 低价(595 美元)和强大音频/图形功能威胁 Apple II 家庭市场,迫使苹果推出 IIc 应对,但未完全扭转颓势。

四、历史意义与技术遗产

1. 对苹果的影响

• 商业模式奠基:

◦ Apple II 证明“硬件+软件+外设”生态的可行性,为后续 Macintosh(1984 年)的 GUI 革命和 iPhone(2007 年)的应用商店模式提供经验。

• 沃兹尼亚克的技术哲学:

◦ 强调“让技术触达普通人”,其设计的简洁性(如通过扩展槽降低开发难度)成为苹果产品的核心思想之一。

2. 行业变革

• 定义个人电脑标准:

◦ 首次将“彩色显示”“用户可扩展性”“图形化交互”(IIgs 试水)融入个人电脑,推动行业从“商用计算器”向“多功能终端”转型。

• 教育技术里程碑:

◦ 作为首款大规模进入课堂的计算机,Apple II 开启了“技术赋能教育”的时代,直接影响美国 K-12 教育信息化进程。

3. 文化符号

• 流行文化印记:

◦ 在电影《战争游戏》(1983 年)中作为主角电脑出镜,象征 1980 年代的科技浪漫;乐队 Weezer 在专辑《Pinkerton》封面使用 Apple IIc,致敬复古科技。

• 收藏价值:

◦ 初代 Apple II(带原始纸箱和配件)在拍卖市场售价可达 10–20 万美元,2022 年一台品相完好的 IIgs 以 1.2 万美元成交,成为复古计算设备收藏的“硬通货”。

五、争议与局限

• 性能瓶颈:

◦ 长期依赖 8 位架构(直至 1986 年 IIgs 才升级 16 位),导致后期面对 IBM PC 兼容机和 Macintosh 的 32 位架构时力不从心。

• 市场定位冲突:

◦ 1984 年 Macintosh 推出后,苹果内部对“Apple II 产品线是否保留”产生分歧,最终因教育市场需求延续至 1993 年,一定程度上拖延了 Mac 系列的普及速度。

总结

Apple II 不仅是一台计算机,更是一场技术民主化的运动。它让“个人拥有计算机”从梦想变为现实,用彩色屏幕和开放生态打开了家庭、教育、商业的多元场景。尽管后期被更强大的架构取代,但其“用户至上”的设计理念和“硬件+软件”协同的生态思维,至今仍在苹果产品中回响。作为个人电脑史的“启蒙老师”,Apple II 的遗产早已超越技术本身,成为数字时代的文化基因之一。

粤ICP备10073366©2004-2026 Copyright Pcang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非藏网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