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
IBM PS/2 Model
P70是IBM于1989年5月推出的一款便携式计算机,属于PS/2系列中的高端型号,采用Micro Channel
Architecture(MCA)架构,主要面向商业用户和专业人士。
硬件配置与性能
1. 处理器
搭载Intel 80386DX处理器,提供16MHz(型号E21)、20MHz(型号1xx)和25MHz(型号Axx)三种主频版本。该处理器支持32位运算,配合可选的80387数学协处理器,可显著提升计算性能,满足当时复杂的办公和工程应用需求。
2. 内存与存储
◦ 内存:初始配置为4MB FPM DRAM,通过72针SIMM插槽可扩展至16MB。
◦ 存储:内置60MB(型号E61)或120MB(型号121)的ESDI接口硬盘,同时配备1.44MB
3.5英寸软盘驱动器,支持热插拔操作。值得注意的是,其硬盘控制器存在兼容性问题,更换非原厂硬盘可能需要特定配置工具。
3. 显示系统
◦ 屏幕:采用9英寸琥珀色气体等离子显示屏,分辨率为640×480(VGA标准),支持16色显示,亮度和对比度表现优于同期的LCD技术。
◦ 图形接口:集成IBM定制的VGA控制器,支持CGA、EGA和VGA兼容模式,但受限于显存容量(256KB),无法实现高分辨率下的256色显示。
4. 扩展能力
◦ 插槽:配备1个16位MCA插槽和1个32位MCA插槽(支持MME协议),可扩展网络卡、SCSI控制器等设备。
◦ 接口:提供PS/2鼠标接口(该接口的起源)、串行端口、并行端口、外接显示器接口(支持VGA输出),以及专用的等离子显示屏供电接口。
设计与便携性
• 外观:采用黑色金属外壳,尺寸约330×218mm,重量达9.4公斤,属于“可携带式”(Luggable)设计,需外接电源使用。
• 键盘:折叠式机械键盘,键程适中,支持全尺寸布局,触感优于同期竞品。
• 接口布局:接口集中于机身侧面,包括软盘驱动器、电源输入和扩展插槽,方便外接设备连接。
软件与兼容性
• 操作系统:原生支持OS/2 2.0和MS-DOS 5.0,可运行Windows
3.1和早期Linux发行版(需特定驱动适配MCA架构)。
• 网络功能:通过Token-Ring网络适配器(型号1598)可接入IBM令牌环网络,支持IEEE 802.5协议。
• 配置工具:需通过软盘启动配置程序(SETUP)设置硬件参数,如硬盘类型、内存容量等,CMOS电池失效会导致配置丢失。
市场定位与历史意义
•
价格:1989年售价高达7,695美元(约合2023年的18,000美元),定位高端商务市场,竞争对手包括Compaq和Tandy的便携机型。
• 技术创新:首次在便携机中集成PS/2鼠标接口和VGA等离子屏,推动了行业标准化进程。
• 局限性:MCA架构的封闭性导致第三方扩展卡匮乏,且等离子屏功耗高、重量大,未能成为主流。
用户体验与维护
• 可靠性:机械结构坚固,但软盘驱动器易受灰尘影响,需定期清洁;CMOS电池(CR-P2)需每3-5年更换。
• 升级限制:处理器无法升级至486,内存扩展受限于主板插槽数量,硬盘更换需注意ESDI接口兼容性。
• 社区支持:复古计算爱好者社区(如Vintage Computer
Federation)提供驱动和修复指南,部分用户成功为其适配现代存储设备。
与同期型号对比
• 与PS/2 Model 70(台式机):P70的便携设计牺牲了部分扩展性,但其等离子屏和集成鼠标接口在移动场景中更具优势。
• 与ThinkPad 700C(1992年):后者采用更轻便的LCD和Intel
386SL处理器,但P70在图形处理和接口丰富性上仍占优。
总结
IBM PS/2 Model
P70是20世纪80年代末技术创新与商业定位的典型代表。其MCA架构、等离子显示屏和PS/2接口为后续笔记本电脑设计奠定了基础,但高昂的成本和封闭的生态限制了市场普及。如今,它作为复古计算的标志性设备,仍吸引着硬件收藏家和技术爱好者的关注。 |